中國最高人民法院29日出臺司法解釋明確,編造、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,造成“航班備降或返航”等五種情形者,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一的規(guī)定,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圍內酌情從重處罰。
29日上午10時,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舉行新聞發(fā)布會,介紹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編造、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》的有關情況。
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(fā)言人孫軍工在此間介紹,《解釋》第三條明確,編造、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,嚴重擾亂社會秩序,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的規(guī)定,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圍內酌情從重處罰:
一是致使航班備降或返航;或者致使列車、船舶等大型客運交通工具中斷運行的;
二是多次編造、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的;
三是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二十萬元以上的;
四是造成鄉(xiāng)鎮(zhèn)、街道區(qū)域范圍居民生活秩序嚴重混亂的;
五是具有其他酌情從重處罰情節(jié)的。
孫軍工指出,本解釋所稱的“虛假恐怖信息”,是指以發(fā)生爆炸威脅、生化威脅、放射威脅、劫持航空器威脅、重大災情、重大疫情等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事件為內容,可能引起社會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機的不真實信息。
據(jù)悉,本解釋于2013年9月1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91次會議通過,將于2013年9月30日起施行。